在CPI岛二期设计中,延续CPI岛一期以“自然共生”为核心的克制设计理念的同时,进一步研究自然与城市生活之间的潜在关系,思考室内、室外、自然(第三空间)三者的渗透融合。当人们在此停驻,设计的痕迹会悄然退后,让位于那些偶然的触碰,人与场所之间产生微妙的情感联结。
项目设计之初,景观与建筑就开启了高密度的配合。建筑以一种“被动谦逊”的立场,巧妙的利用拱顶的形式避让了场地内的原住居民(乔木);建筑内部空间中巧妙的嵌入多个不同业态的零售单元体形成连续性的街巷空间;景观打破内外边界壁垒,结合原住居民将“公共性”由室外引入室内,共同营造了一个白色穹顶下的社区森林市集。
景观角度更多的关注以下三个切入点,使KOKO MARKET如期待般的松弛且自然。
1.自然的极致渗透与景观活化
树木有灵,绿植并非静态资源,而是动态演进的公共精神资产。结合原住居民的实际情况与商业需求,梳理营造了入口树林、室内绿岛、树下市集、砾石花园等多样化的体验,模糊了室内与室外、商业与自然的边界。众多的原住居民就像一个个的守护者,撑起了一片绿色的天地。在原住居民旁迁入象耳芋、鸢尾、野棉花等各式蕨类新住民,丰富了整体的绿量层次,体验者仿佛置身于森林秘境。辅以少量的花朵点缀其中,增添了植物的生机与季节性的活力。与一般的室内空间不同,社交场与原生绿植的结合,在开放性的市集大厅、零售单元体、下沉集会空间等不同的视角都能看到近人尺度的原生绿植与建筑交相呼应。原生大树既是过去的见证者,也将是今后更多新鲜故事的旁听者。在这里绿植不是单纯的扮演美化环境的背景角色,而是充当商业活力与提升幸福感的深层次纽带。
2.“野化”的自然系材料
在KOKO MARKET的自然主义设计理念中,内外公共空间的一体化设计使景观有机会将自然引入室内,打破材料的装饰性,将自然元素从视觉附庸转化为具有生命力的材料哲学。结合原生绿植的氛围考虑,公共空间选用露骨料混凝土,下沉市集和室内店铺使用手工陶土砖,户外花园使用灰色砾石等“野性原始”的质感材料,给人以多层次的感知体验。露骨料混凝土大小不一的砾石与水泥的咬合、陶土砖粗糙起伏的手工温度感、踩踏砾石棱角碰撞而发出的低语。在这座白色穹顶下的社区森林市集中,我们希望传达一种更具有深度、更贴近生活的设计态度。自然以不同角色从各种各样的维度渗透到日常的方方面面,不刻意强调单一材料的视觉感知,更关注于光与影的变化,时间季节留下的痕迹。希望使用者能无意识的感受环境的魅力,建立人与自然之间深层情感共鸣。
3. 以自然为催化剂的生活社交
无论室内还是室外,KOKO MARKET 是一个全新的社区市集“容器”,拥有不同尺度和质感的休憩空间。开放的市集大厅内有原生大树下的半室外集会庭院与外部环境紧密连接,各零售单元附近有独立的外摆区域或共享空间,鼓励人们在这个自然与人造交织的市集中驻足、交流。将自然元素融入建筑与公共空间,创造兼具功能性与独特性的消费环境。利用地形起伏的天然条件和原生树木的绿荫,结合雾森系统、木栈甲板等设计,打造亲近自然的感官体验。席地而坐的随性松弛感,“自然而然”成为这里的常态。
这座社区森林市集是一切美好事情发生的场所,鼓励人们在大树旁围坐一起,无论是团聚还是翩翩共舞,这里都可以满足。商业与自然的深度结合与探索,配酿和催化出更多新鲜有活力的故事。
项目地点:成都麓湖CPI岛
业主单位:麓湖文旅,麓湖研策
占地面积:1740㎡
设计时间:2024.06
建成时间:2025.05
景观设计:象界设计机构
景观施工:成都正茂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设计:几里建筑 vari architects
花境打造:麓湖文旅,麓湖园艺











































